• 中国四大名著90句精华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10-08 18:15    点击次数:180

    图片

    曹雪芹(约1715—约1763)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,清代文学家。出身贵族世家,后家道中落,历经人生转折,以毕生心血创作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《红楼梦》,以深刻的社会洞察与艺术感染力被誉为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”。

    1墙倒众人推——《红楼梦·第五十五回》比喻人一旦失势或遭遇困境,周围的人往往会趁机加以打击和排斥。

    2机关算尽太聪明,反算了卿卿性命!——曹雪芹《聪明累》费尽心机玩弄权谋,反而害了自己的性命;讽刺过度算计终将自食其果。

    3蒂有余香金淡泊,枝无全叶翠离披。——曹雪芹《残菊》菊花凋残后花蒂犹存余香,金色花瓣已褪去鲜艳,枝叶零落散乱;借菊写人,暗示繁华逝去的悲凉。

    4子系中山狼,得志便猖狂。——《红楼梦·第五回》你本是忘恩负义的中山狼,一旦得势就放肆狂妄;批判小人得志后的嚣张姿态。

    5吃着碗里看着锅里——《红楼梦·第十六回》比喻贪心不足,已经拥有却还想着更多,不知满足。

    6菱荇鹅儿水,桑榆燕子梁。——曹雪芹《杏帘在望》鹅儿在菱叶水草间嬉游,燕子掠过桑榆飞向屋梁;描绘田园安宁景象,充满自然生机。

    7三日不弹,手生荆棘。——《红楼梦·第八十六回》三天不弹琴,手上就像长了荆棘一样生涩;强调技艺需持续练习,否则容易生疏。

    8多一事不如省一事。——《红楼梦·第四十五回》能少做一事就少做一事,指尽量避免麻烦,图个清闲。

    9金满箱,银满箱,展眼乞丐人皆谤。——曹雪芹《好了歌注》曾经金银满箱富贵显赫,转眼沦为乞丐遭人讥谤;感叹世事无常,财富名利转眼成空。

    10吃不了兜着走——《红楼梦·第二十三回》比喻承担不了后果,无法收拾局面,常用来警告对方行为后果严重。

    11恨铁不成钢——《红楼梦·第九十六回》因铁炼不成钢而气愤,比喻对亲近的人不成材感到焦急和失望。

    12一人拼命,万夫莫当。——《红楼梦·第一百三回》一个人豁出性命去战斗,再多的人也难以抵挡;形容拼死一搏的强大气势。

    13守得贫,耐得富。——《红楼梦·第九十回》既能安于贫困,也能承受富贵;指人应具备在各种境遇中保持心态稳定的能力。

    14珍重芳姿昼掩门,自携手瓮灌苔盆。——曹雪芹《薛宝钗咏白海棠》白天关上门珍重呵护芬芳的姿态,亲手提着水罐浇灌苔盆中的花;写宝钗端庄自重、含蓄内敛的性格。

    15酒未开樽句未裁,寻春问腊到蓬莱。——曹雪芹《访妙玉乞红梅》酒还未饮,诗也未写,为寻春色求取红梅来到妙玉的住处;表现文人雅士的诗意情怀。

    16行为偏僻性乖张,那管世人诽谤。——曹雪芹《西江月·批宝玉二首》行为古怪性情叛逆,根本不在乎世俗之人的指责;形容宝玉不合于世俗的独立个性。

    17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。——曹雪芹《红楼梦十二曲——乐中悲》就像雨过天晴的明月清风照耀华堂;比喻人心地光明、胸怀磊落。

    18拼着一身剐,敢把皇帝拉下马。——《红楼梦·第六十八回》豁出性命,连皇帝都敢推翻;形容无所畏惧的反抗精神。

    19尺幅鲛鮹劳解赠,叫人焉得不伤悲!——《红楼梦·第三十四回》劳你解下这鲛绡手帕相赠,让我怎能不悲伤?表达收到信物时感动又伤感的心情。

    20绿蓑江上秋闻笛,红袖楼头夜倚栏。——曹雪芹《香菱咏月·其三》披绿蓑衣在江上秋夜听笛,红袖女子在楼头倚栏远望;描绘诗意而略带哀愁的秋夜画面。

    21得陇望蜀,人之常情。——《红楼梦·第七十六回》得了陇地又想要蜀地,是人的普遍心理;指贪心不足,总想要更多。

    22正叹他人命不长,那知自己归来丧!——曹雪芹《好了歌注》正在感叹别人短命,哪知自己回来就丧了命;讽刺命运无常,人世难料。

    23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;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。——曹雪芹《红豆曲》吃不下去珍馐美味,喉咙哽咽;菱花镜中照见自己日渐消瘦;写相思成疾、无心饮食的憔悴状态。

    24贵人多忘事——《红楼梦·第四回》地位高的人容易忘记事情,常用来调侃人健忘。

    25眼不见心不烦——《红楼梦·第二十九回》只要看不见,就不会心烦;指避开烦恼之事以求心安。

    罗贯中(约1330-约1400),名本,字贯中,元末明初小说家、戏曲家。代表作《三国演义》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,以宏大的叙事结构、生动的人物塑造和深厚的政治军事谋略描写,被誉为“中国四大名著”之一。

    26话说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。——《三国演义·第一回》天下格局长久分裂后必然统一,统一久了又必然分裂;揭示历史发展的循环规律。

    27强宾不压主——《三国演义·第十三回》再强势的客人也不能压倒主人;比喻客随主便,尊重主方地位。

    28归师勿掩,穷寇莫追。——《三国演义·第九十五回》不要阻击撤退的军队,不要追击走投无路的敌人;指做事留余地,避免对方拼死反扑。

    29倒持干戈,授人以柄——《三国演义·第二回》倒拿着武器,把柄交给别人;比喻主动让出优势,反受他人制约。

    30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——《三国演义·第七十九回》本是同根所生,何必急于互相迫害?表达兄弟相残的悲愤与无奈。

    31好谋无断,不足为虑——《三国演义·第四回》善于谋划但缺乏决断力,不值得担心;指优柔寡断之人难成大事。

    32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。——《三国演义·第四十九回》一切都准备好了,只差东风;比喻只差最后一个关键条件。

    33机事不密,反为所害——《三国演义·第一回》机密之事若泄露,反而会害了自己;强调保密的重要性。

    34上盈其志,下务其功;悠悠黄河,吾其济乎!——《三国演义·第二十六回》上位者骄傲自满,下属贪图功劳;茫茫黄河,我怎能渡过去?表达对局势的忧虑与无奈。

    35几番不听忠臣谏,难免宫中受剑锋。——《三国演义·第三回》多次不听忠臣劝谏,难免在宫中遭遇杀身之祸;指出拒谏饰非的严重后果。

    36居其土而献其地,是不义也。——《三国演义·第五十三回》住在这片土地上却把它献给敌人,这是不义之举;批评背叛家国的行为。

    37不识其主而事之,是无智也!——《三国演义·第三十一回》不认识主公的价值就效忠于他,是缺乏智慧的表现;强调选择明主的重要性。

    38三江口曹操折兵,群英会蒋干中计——《三国演义·第四十五回》赤壁之战前曹操在三江口失利,蒋干在群英会中计;概括周瑜巧妙用计、曹操初败的情节。

    39运筹又遇强中手,斗智还逢意外人。——《三国演义·第九十二回》谋划时遇到更强对手,斗智时出现意外人物;指智谋较量中天外有天。

    40良禽相木而栖,贤臣择主而事——《三国演义·第六十五回》好鸟选择树木栖息,贤臣选择明主效忠;强调人才应投靠值得追随的主人。

    41英雄者,胸怀大志,腹有良谋——《三国演义·第二十一回》英雄就是胸怀远大志向,腹有出色谋略的人;定义英雄的内在品质。

    42招贤纳士,屈己待人——《三国演义·第八回》招募人才,放下身份真诚待人;指领导者应谦逊揽才。

    43事急而不断,祸至无日矣!——《三国演义·第四十三回》事情紧急却不决断,灾祸很快就要降临;强调关键时刻必须果断。

    44天下动之至易,安之至难。——《三国演义·第六回》天下动荡很容易,安定下来却极难;指治国平天下的艰难。

    45食其禄而杀其主,是不忠也——《三国演义·第五十三回》享受他的俸禄却杀害主人,这是不忠之举;批判背信弃义的行为。

    46外托君臣之义,内结骨肉之恩——《三国演义·第四十五回》表面是君臣关系,内里却如骨肉至亲;形容君臣之间深厚的情谊。

    47惟贤惟德,可以服人——《三国演义·第八十五回》只有靠贤明和德行,才能让人信服;强调德行的重要性。

    48虽能用兵,疑则多败。——《三国演义·第七十二回》即使善于用兵,如果多疑也容易失败;指出多疑是统帅的大忌。

    施耐庵(约1296—约1370),名耳,字耐庵,元末明初小说家。代表作《水浒传》以北宋宋江起义为背景,塑造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的形象,展现了对社会不公的反抗精神,是中国古典英雄传奇小说的经典。

    49行不更名,坐不改姓——《水浒传·第十七回》无论行走还是安坐,都不更改姓名;形容人光明磊落,敢作敢当。

    50瓮中捉鳖,手到拿来——《水浒传·第十八回》像从瓮里抓王八一样,伸手就能拿到;比喻做事极有把握,轻而易举。

    51柔软是立身之本,刚强是惹祸之胎——《水浒传·第二十四回》柔和宽容是安身立命的根本,强硬刚愎是招灾惹祸的根源;劝人处世以柔克刚。

    52人无礼而何为,财非义而不取——《水浒传·第六十八回》人若无礼还能做什么?不义之财绝不取用;强调礼与义的重要性。

    53当取不取,过后莫悔——《水浒传·第十五回》该争取时不争取,事后不要后悔;劝人抓住时机,果断行动。

    54却之不恭,受之太过——《水浒传·第七十二回》拒绝显得不恭敬,接受又觉得过分;形容接受礼物时的客气心态。

    55杀鸡焉用牛刀——《水浒传·第八十五回》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?比喻小事不必动用大手段或大人物。

    56一客不烦二主——《水浒传·第二十四回》一位客人不麻烦两位主人;比喻一事不劳烦多人,请人帮忙到底。

    57是真难灭,是假易除——《水浒传·第六十二回》真的难以抹杀,假的容易清除;指真相终会水落石出。

    58人命大如天——《水浒传·第二十二回》人的生命比天还大;强调人命关天,不可轻视。

    59救人须救彻——《水浒传·第九回》救人就要救到底;帮助他人应彻底,不留后患。

    60云生从龙,风生从虎——《水浒传·第二十三回》云随龙而生,风随虎而起;比喻杰出人物往往引发时势变动。

    61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——《水浒传·第二十一回》阎王面前没有放回的鬼;比喻有去无回,决无通融余地。

    62国以信而治天下,将以勇而镇外邦——《水浒传·第六十八回》国家靠诚信治理天下,将领靠勇武威镇外敌;指出治国与统军的关键要素。

    63人怕落荡,铁怕落炉——《水浒传·第六十一回》人怕落入圈套,铁怕落入熔炉;比喻一旦陷入困境难以脱身。

    64不求同日生,只愿同日死——《水浒传·第二回》不追求同一天出生,只愿同一天死去;表达同生共死的深厚情谊。

    65鳌鱼脱却金钩去,摆尾摇头更不回——《水浒传·第六十二回》鳌鱼挣脱金钩后,摇头摆尾再也不回头;比喻一旦脱离险境,决不返回。

    66篱牢犬不入——《水浒传·第二十四回》篱笆扎得牢,狗就钻不进来;比喻防范严密,外人难以侵犯。

    67蛇无头而不行——《水浒传·第三十五回》蛇没有头就不能行动;比喻一个群体不能没有领导者。

    68饥不择食,寒不择衣——《水浒传·第三回》饥饿时不挑食物,寒冷时不挑衣服;比喻需求急迫时顾不上选择。

    吴承恩(约1500—约1582),字汝忠,号射阳山人,明代小说家。代表作《西游记》以唐僧取经为故事框架,融合神话、寓言与社会讽刺,塑造了孙悟空、猪八戒等经典形象,是中国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。

    69三年不上门,当亲也不亲——《西游记·第四十回》三年不往来,即使是亲人也会生疏;指关系需要经常维护。

    70真人不露相,露相不真人——《西游记·第九十九回》真正的高人不轻易显露本事,显露本事的往往不是高人;强调深藏不露的智慧。

    71留情不举手,举手不留情——《西游记·第二十一回》留情就不会动手,动手就不会留情;指一旦出手便毫不容情。

    72不受苦中苦,难为人上人——《西游记·第三十二回》不经历极度的苦难,就难以出人头地;强调成功需要艰苦磨练。

    73不看僧面看佛面——《西游记·第三十一回》不看和尚的情面,也要看佛祖的情面;比喻求情时顾及对方背后更有威望的人。

    74有风方起浪,无潮水自平——《西游记·第七十五回》有风才会起浪,无潮水自然平静;比喻事出有因,没有缘由就不会生事。

    75知恩不报非君子,万古千秋作骂名——《西游记·第二十七回》知道恩情却不报答就不是君子,会留下千古骂名;强调感恩报德的重要性。

    76百岁光阴似水流,一生事业等浮沤——《西游记·第十一回》人生百年如流水般逝去,一生事业像水泡一样虚幻;感叹生命短暂,世事无常。

    77宁少路边钱,莫少路边拳——《西游记·第七十二回》宁可少带路费,不可少带防身的武力;指出出门在外自我保护的重要性。

    78观棋柯烂,伐木丁丁,云边谷口徐行,卖薪沽酒,狂笑自陶情。——《西游记·第一回》看樵夫下棋直到斧柄腐烂,山中伐木声叮叮作响,在云边谷口慢行,卖柴买酒,狂笑自乐;描写隐士自由自在的生活。

    79千日行善,善犹不足;一日行恶,恶自有余。——《西游记·第二十八回》做一千天善事还不够,做一天恶事却已太多;劝人持之以恒为善,切勿作恶。

    80昨朝面上桃花色,今日头边雪片浮——《西游记·第十一回》昨天脸上还红润如桃花,今天鬓边已浮起白发;感慨青春易老,时光飞逝。

    81人生人死是前缘,短短长长各有年——《西游记·第十一回》人的生死早有缘定,寿命长短各有天年;表达对命运的顺从与豁达。

    82蓑衣当被卧秋江,鼾鼾睡,无忧虑,不恋人间荣与贵——《西游记·第九回》披着蓑衣在秋江边睡觉,鼾声如雷,无忧无虑,不贪恋世间的荣华富贵;描绘淡泊自在的隐逸生活。

    83长安虽好,不是久恋之家——《西游记·第九十六回》长安虽然繁华,却不是可以长久留恋的家;指再好的地方也不如归处。

    84强龙不压地头蛇——《西游记·第四十五回》外来的强者难敌本地的势力;比喻势力再大也难对付熟悉当地情况的人。

    85法本从心生,还是从心灭。生灭尽由谁,请君自辨别。——《西游记·第二十回》法则源于心,也灭于心。生灭由谁主宰?请你自己辨别;蕴含佛家“万法唯心”的哲理。

    86人未伤心不得死,花残叶落是根枯——《西游记·第六十六回》人没伤到心不会死,花叶凋落是因为根已枯萎;比喻根本受损才是致命原因。

    87果然净土人间少,天下名山僧占多——《西游记·第十六回》人间真正的净土很少,天下名山大多被僧人占据;指出清净修行之地多在山林。

    88朋友妻,不可欺;朋友妾,不可灭——《西游记·第六十回》朋友的妻子不可欺辱,朋友的妾室不可伤害;强调朋友之义应尊重对方家庭。

    89教训不严师之惰,学问无成子之罪——《西游记·第八十八回》管教不严是老师的懈怠,学问无成是学生的过错;指出教与学双方的责任。

    90

    走三家不如坐一家——《西游记·第三回》奔走三家不如稳坐一家;比喻东奔西跑不如专注一处,更易成功。

    作者声明:作品含AI生成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
    上一篇:南农晨读 | 立秋
    下一篇:没有了